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行業動態IN THE NEWS

        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履約率為99.5%

        2023-1-9 15:22胡曉紅

        為系統總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建設運行經驗,促進社會更好了解全國碳市場建設情況,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分赋,經過第一個履約周期建設運行,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關鍵環節間的堵點、難點,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過專項監督幫扶等措施有效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全國碳市場建設運行對促進全社會低成本減排發揮了積極作用。

        交易情況符合全國碳市場基本定位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交易情況符合全國碳市場基本定位。

        從交易情況來看,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從履約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履約率為99.5%,1833家重點排放單位按時足額完成配額清繳,178家重點排放單位部分完成配額清繳。從各地區履約完成情況看,海南、廣東、上海、湖北、甘肅五個省市全部按時足額完成配額清繳。

        企業碳資產管理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在確保電力供應的前提下,通過市場機制手段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將碳減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初步實現了對燃氣、超超臨界、熱電聯產等高效率低排放機組的正向激勵。經統計,2020年電力行業單位火電發電量碳排放強度相較2018年下降1.07%!秷蟾妗凤@示,在有效推動發電行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對已在開展碳排放報告和核查等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準備工作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排放行業,也起到了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的作用。通過抵銷機制,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189個自愿減排項目的項目業主或相關市場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內還降低了發電行業減排成本!秷蟾妗凤@示,全國碳市場通過配額分配和市場交易,促進資金向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流動,引導逐步淘汰減排成本高、技術落后的發電機組,從而促進全行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發放采取全部免費方式進行,并通過市場交易和抵銷機制,為減排難度較大的重點排放單位降低減排成本。2020年電力行業單位火電發電量碳排放強度相較2018年下降1.07%。第一個履約周期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為1.88億噸,累計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

        與此同時,《報告》顯示,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后,企業碳資產管理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超過80%的重點排放單位設置了專職人員負責企業碳資產管理。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和核查制度逐步完善,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將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

        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目前,我國尚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達峰時間偏緊,要通過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才能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這是一場硬仗,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報告》認為,相比通過傳統的行政手段推動碳減排,碳市場通過配額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推動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并利用市場機制發現合理碳價,為企業碳減排提供靈活選擇,在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同時帶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是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低碳化、長期化的有效方式,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關系提供了有效途徑。

        生態環境部表示,將持續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堅持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完善制度機制,提升監管水平,強化數據質量管理,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監管有效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返回頂部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_孩交videos精品第一出血_偷偷做久久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