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行業動態IN THE NEWS

        供熱系統中一次網、二次網的溫度、壓力等相關知識

        2024-2-29 09:30胡曉紅
        散熱器供暖系統應采用熱水作為熱媒;散熱器集中供暖系統宜按熱媒溫度為75/50℃或85/60℃連續供暖進行設計(供回溫差設計值為20℃)。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供水溫度不應超過60℃,供水溫度宜采用35~45℃,供回溫差不宜大于10℃。 
        在行業內還聽說北京有毛細管供熱系統,冬季供水溫度僅有28℃,室溫也保持在22℃以上,理論上只要供水水溫高過室內溫度,供熱系統就能給室內散熱,就能保證室溫,條件是暖氣片面積足夠大,毛細管面積也是非常大。

        供熱系統中熱量的輸送

        一般來說,供熱系統分為熱源、熱網、熱用戶三大部分。
        熱源負責生產熱,一般是熱電廠或者專用熱源廠,也有一部分工廠利用工業余熱作為熱源。
        熱網負責輸送熱量,通俗的說就是熱水,分為一次管網和二次管網,一次管網為高溫水,溫度在60—100℃;二次管網為低溫水,即進入到我們千家萬戶中的暖氣水,溫度隨室外氣溫來調整,一般在30—60℃。
        一次網和二次網之間一般都建設有換熱站或者熱力站,為什么要建設換熱站呢?
        這是因為在一個區域內,建筑多彩多樣,有高層有低層,末端采暖設備也不盡相同,有地暖,有暖氣片,還有空調等,所以需要換熱站還靈活調整針對不同供熱對象的供熱參數,保證各熱用戶的正常供熱,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通過換熱站可以將一次管網和二次管網隔離開來,將高溫水轉換為低溫水,保證了廣大居民的用熱安全。

        一次網:


        為了保證熱量長距離輸送效果會保持一種高溫高壓的工作狀態,用戶室內的采暖系統無法承受這種高溫高壓的工作參數,而且高的水溫更易引發燙傷等傷害事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供熱用一次網水不可直接供給用戶。

         二次網:


        直接為用戶室內提供所需熱量,溫度、壓力較一次網低,是用戶室內系統可承受的工作參數。


        一次網:

              我們知道一次管網設計溫度為130/70℃,意思就是供水設計溫度130℃,回水設計溫度70℃,那為何很多熱力公司都不敢高溫運行,甚至有的超過100℃都不可以呢?實際上這不是熱力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不愿意升高溫度,而是因為熱力公司害怕一次網供水溫度過高會出現很多問題。


              例如:當水溫溫度高,會熱脹冷縮造成管網的應力高,可能伸縮膨脹造成管網破裂;也可能造成聚氨酯保溫層碳化變黑,保溫效果惡化等等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但是實際上,設計溫度130/70℃是有原因的,管網運行到100℃甚至130℃沒有問題,但是在運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


             (1)在最初升溫系統運行時管網熱水溫度每升溫到40℃以上后,小時的升溫不超過1~2℃;


            (2)第一個供暖期的末期即3~4月停暖前,將管網升溫至設計溫度,就好像新車磨合一樣,使得鋼管拉伸一次,補償器也膨脹到設計量,這樣經歷了一次,今后的運行都是在設計溫度以下,就不用擔心了。


              至于可能造成聚氨酯保溫層碳化變黑,保溫效果惡化確實是有可能發生的,聚氨酯保溫材料的耐溫在130℃以下,所以管網的設計溫度就定在130℃了。但是目前國內也有過一次網供水溫度運行到140℃左右的情況,這就跟保溫管所采用的材料密切相關了。


              供水溫度的上限確定了,一定的管徑就確定了所輸送的流量,如果不能增加溫差,供熱能力就成了固定的,目前供熱行業最大的管徑是DN1400mm,對于常規的供回水溫差130/70℃所帶的最大供熱面積也就2500萬平方米。


              目前大部分熱力公司一次網供回水溫差在20℃~30℃,優良的:40℃~60℃,最好的采用吸收式熱泵技術的太原熱力130/25℃供回水溫差已經達到105℃。


        單位供熱面積一次網的循環水流量一般為1.0~2 kg/(h.m2);優良:0.5~1.0kg/(h.m2);最好的采用了吸收式熱泵技術的一次網流量已經在0.2~0.3kg/(h.m2),一萬平方米的一次網僅需要2~3t/h的循環水量,那樣DN1400的管網所帶的供熱面積就達到了5000~6000萬平方米以上。




        二次網:在集中供熱的過程中,二次網溫度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存在。


              教材上寫二次網的設計溫度是95/70℃(暖氣片系統,下同),現在已經改為80/60℃,可在實際運行中很少見到80/60℃,更談不是95/70℃,一般都是55/45℃,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95/70℃的設計供回水溫度是上個世紀50年代我們學習蘇聯集中供熱系統時定的,95/70℃是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投資和運行費用等因素優化的結果,在加上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鋼材短缺,只能在盡量減少暖氣片的前提下,提高溫度。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室內暖氣片比設計增加40%以上,現在的二次網系統的循環流量也比設計多了40%以上。


              這兩種情況下如果還按照原來的95/70℃或現在的設計條件80/60℃,那室內就會太熱,需要全部開窗,這樣既不舒服,而且還非常浪費熱量。因此,不管設計溫度是多少,在實際供暖過程中,只要室溫達標,滿足舒適性的供熱效果即可,可以預見的未來二次網供熱系統的供水溫度還會降低的。


              在行業內還聽說北京有毛細管供熱系統,冬季供水溫度僅有28℃,室溫也保持在22℃以上,理論上只要供水水溫高過室內溫度,供熱系統就能給室內散熱,就能保證室溫,條件是暖氣片面積足夠大,毛細管面積也是非常大。


        二次網回水溫差:


              目前的供暖設計中,二次網的供水溫度設計是60-65℃,回水溫度設計是45-50℃,溫差是15℃-20℃。在供熱運行中很多地區都能達到15-20℃的回水溫差設計的指標。


              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不少地區,其最大供回水溫差小于15℃,最高只能達到12℃左右,在供熱的初末寒期,供回水溫差只有7°左右。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大流量運行,大流量運行使得熱源送出的熱水在用戶散熱器里面停留的時間過短,即流速過快,熱量還沒有散發完,就被循環泵給強行拽了回來。


              但如果降低循環泵的流量,減小循環水的流速,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當供熱系統的前端用戶溫度達表,供熱系統的末端用戶供熱效果差溫度不達標;二是當滿足末端用戶的供熱溫度時,近端用戶的溫度就會過高,造成很多住戶開窗戶的現象,造成熱量的大量浪費。


               這種情況的產生根本的原因是水力不平衡,管網缺乏有效的平衡手段。按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規定,散熱器供暖系統應采用熱水作為熱媒;散熱器集中供暖系統宜按熱媒溫度為75/50℃或85/60℃連續供暖進行設計(供回溫差設計值為20℃)。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供水溫度不應超過60℃,供水溫度宜采用35~45℃,供回溫差不宜大于10℃。 



        二次網流量:


              一次網的溫差加大,減小了單位供熱面積所需要的循環流量,因為一次網不存在垂直失調,僅有水平失調(也就是各換熱站之間的流量分配不均),不用擔心循環流量減小,可以這么說流量越小越好,它輸送的是熱量,只要熱量相等,溫差越大,流量越小,電耗就越少。


              但是二次網就不同了,二次網不僅存在水平失調,還存在垂直失調,這是不同溫度的水密度不同,高溫水密度低,自然往高處流,低溫水密度大,往低處流。


               所以一般樓內普遍會出現頂層溫度高,底層溫度低的狀況。在目前沒有進行每戶室溫控制的情況下,二次網的垂直失調還是非常難以克服的,因此二次網的流量不是越小越好,流量小勢必會造成垂直失調。





        文章來源:綜合

        返回頂部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_孩交videos精品第一出血_偷偷做久久久久网